未来瑞典医院内外科或消失 惊呆三甲医院院长
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探索医院医疗新业态,值得我们中国医疗界与医院管理界高度关注和冷静辨析。
这几天,我们一直荡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大学的校区与院区,参观着号称世界第一的新医院。这个世界第一,不是床位数,而是规划的占地面积、医院的顶尖科学家数量、世界排名前20位的医学专业水平数量,以及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单位,使之医学界的业内地位很高。
据该院的专家介绍: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设有两个院区,每年的门诊量超过300多万人次。其中校本部院区政府投资1000亿瑞典克朗,利用5年时间新建了一个崭新的医院,而床位规模则从1000张调整到了800张。随着2018年底的正式启用,新医院将完全采用全新的世界唯一的医学模式来运营和管理医院。
我们应约来到了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的医学部与世界著名的学者Stone教授进行了亲切的会见和交流。Stone教授曾经担任过医院的院长,现在是医院医生委员会主席,也是著名的耳鼻喉科医学专家。我们的交流自然而然的从新医院的建设与启用开始了:
一,未来医院将没有内科与外科。
新院区的启用不是一个从老医院搬进新医院,这样简单的物理劳动式搬移,而可能是一个震惊世界医学界的全新医院运营模式的开启。2018年底,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将再也没有内科、外科和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等临床专科了。没有这些科室的病房、门诊和专科医生,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医生培养、临床分业和必须24小时内基本完成所有病人临床诊断的新医疗。他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研究为中心的医院运营新模式。
第二,新医院将设七个临床专业团队,运行崭新的医院模式。
从现在开始,该院就在充分的论证、讨论和筹备,这种医院运营的崭新模式。虽然有许多世界级的专家和医生,十分担忧这种医院改革和创新会带来混乱,但是绝大多数的专家和医生们认为,这可能是值得探索和创新的事情,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螃蟹的义举,值得肯定、鼓励与关注。
该院将在未来一年多时间里,完全打破常规和内外科的人为设置障碍,设计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研究为中心的全新医院医疗流程和专业模式。Stone教授告诉我,该院将设立七个临床专业团队:主要为儿童和妇女、感染和免疫、大血管和循环、肿瘤、创伤和再生组织、神经疾病、老年病专业等。在这7个专业团队下面又设置了300多个病种,开展全新的医院诊疗工作。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鼓励24小时必须明确所有病人的诊断,鼓励日间手术和门诊治疗。
第三,我们的创新对话实录:
S:有什么问题可以讨论?
Y:这个创新有充分的论证和依据吗?
S:这个是政治家的决定,世界没有先例。
Y:医院内部的医生如何看待这个创新?
S:很危险!有可能是世界第一的创新,也有可能是一个闹剧式的丑闻。
Y:这里面有许多问题,如:眩晕症,耳鼻喉科专家认为该手术治疗,神经科专家认为该保守治疗咋办?
S:这是一个团队诊疗工作,可能是首诊负责制吧。需要的话,再请上级医生。
Y:是全瑞典医院都用这个模式?还是单一的医院?
S:单一的医院。因此,需要瑞典其他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社区医院配合才行。
Y:今后这个医院的医生如何招录与培养?
S:这个问题有点混乱,打破了医生培养的常规!以后,可能要经过专业的系统培养才能到这个医院来工作。
Y:这个医院今后医保怎样结算?医疗效果如何评价?
S:回答不了,可能是摸石头过河的改革。这个新医院有许多新问题可能需要5-10年后才能有答案。
Y:这个创新可能是有意义的!有可能会对世界医学界作出贡献?
S:新医院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研究为中心的,必须在24小时内明确所有病人的诊断,这是个挑战。
我们所谓的以“病人为中心”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形式上,而国外则是落实到行动上。国内的很多东西像单病种诊疗、MDT等都是只针对单疾病和单病种的,而瑞典目前正在搞的“team”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院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变革,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在静静地谋划这一即将震撼世界医坛的重大变革,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认为这是医疗专业业态巨变的震撼,约占70%左右,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担忧和对持续变革的医疗专业方方面面支撑能力的思考,大约占20%左右,更有人否定这一做法,或者说对这种未来医院瑞典模式探索的否定与拒绝,只占不超过10%的比例。结合大家的热议与讨论,我在这里再做三点归纳:
第一,瑞典未来医院新模式的探索,是世界医学界的一件大事和创新,值得中国医疗界高度关注。
由于该院的世界顶级地位,以及他们探索的世界唯一性和颠覆性,值得我们中国医疗界与医院管理界高度关注和冷静辨析。有人说外面刮风,中国下雨;外面下雨,中国刮风。这几年世界上搞了许多医学新名词:什么转化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等,中国的医生和院长们懂多少,搞成了多少?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医界对于世界医界的发展和创新,绝对不能漠视不问。学习讨论总是有帮助的。
第二,瑞典未来医院新模式的探索,可能后继会面临很多很多难题,但这已经不影响他们创新的意义与价值了。
许多中国同行与我一样,细细的想象,真的会有几乎无数的难题,会在1-2年内涌入在瑞典医院改革者的面前。如:病人如何就诊、转诊?医生如何在24小时内完成几乎全部的急性期诊疗计划?医保如何结算与支付?各科医生如何管理和培养,以及组织团队学习?医院与其他医院和其他医学院校如何衔接?医疗团队的组合与责任问题如何划分?医疗效果与医生绩效如何评判?
这些我们也许是在常规条件下思考的难题,瑞典人则可能早已胸有成竹地在逐一推进。Stone教授就是非常坦然的面对我的质疑与困惑,他们似乎并不惧怕困难与挑战。他们甚至认为,即使失败也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所以,我认为:瑞典未来医院模式的探索真正意义,可能并非在是否会成功上,而在于他们敢于对千年一贯制的办医、管医、行医模式发起质疑,探寻改变与革命性的创新。
第三,瑞典未来医院新模式的探索,给予中国同行的主要启示:中国医改应当更加关注中国医院的内涵建设。
医院就是一个专业看病的地方。医院管理与医疗管理就是要研究,如何让自己的医院提高医疗质量,解决医院的医疗服务流程与规范,提升自己医院的专科水平与医疗技术水平,搞好医院医疗绩效和疗效的评估与评价。具备条件时,再探索和创新一下自己医院的发展新路,这应当是院长和医生们的医管之道。
现在有些人引导医院、院长、医生,去干一些干不好、也干不了的事情,真是不应该,医疗应当回归正位。有些人说:质量、安全、服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这一点也许字面上讲20年也没有错,但是关键是医疗质量的认识和定义,是动态的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我们医院不做JCI管理,也许永远也不会真正明白医院医疗质量应当如何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医院医疗质量的闭环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科学性、国际性、创新性、实战性应当是我们每一位中国院长和医生的职业追求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