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警告: 7家知名药企擅自涨价、供货不及时
2月4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在《关于发布辽宁省2017年第1号药品短缺预警预报的通知》中称,2016年10~12月份,辽宁省各级医疗机构共上报药品短缺信息53条,涉及药品42个,其中包括多种廉价药。
辽宁省对于不能按中标价及时、足额供货的7家生产企业给予警告,若再次发生违规或将纳入该省医药购销诚信不良记录。
受到警告的上述公司中,不乏上市药企青睐的标的。例如,天药股份曾计划收购金耀药业62%股权;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药集团)在2016年末被上市公司辅仁药业提出收购。
辅仁药业相关人士,此事对于开药集团的业绩应该不会产生影响,在收购流程中,辅仁药业也会对标的涉及的各个事项进行充分评估,权衡利弊。
廉价救命药短缺之分析:
1廉价药又现短缺
在辽宁省涉及短缺的42个药品中,其中23个由于企业生产线改造、原料暂时短缺、易冻产品温度过低结晶和产品召回等原因造成药品暂时性短缺,现已恢复正常供应,其中包括盐酸利多卡因小容量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和卡左双多巴控释片等。
同时,由于生产企业改造、药品GMP证书到期和原料短缺供应时断时续等原因,包括阿托品、硫酸长春新碱和维生素K1等在内的9种药品存在产能不足、不能正常生产或已停止生产的情况。
此外,有10种药品企业反馈不能正常供应,原因包括价格上涨、生产线改造、成本增加和供货价高于辽宁省中标价等。
局麻及抗心律失常药品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以及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维生素K1注射液都属于廉价药,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维生素K1注射液标注原因为“原料供应时断时续,不能正常生产”。
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在通知中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如发生擅自涨价或通过控销手段不能及时、足额供货的,一经查实,将纳入辽宁省医药购销诚信不良记录,并取消该产品的中标资格。
在药品供应短缺的难题中,药企领“罚单”,严重的甚至面临被辽宁省列入“黑名单”的风险,影响市场份额;而患者则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困境。
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认为,企业为了中标可能压低自身药价,但后期成本上涨逐渐挤压利润空间,企业因此宁可断供药品来控制利润。史立臣建议,各省份应统计医院的用量,做一次性采购,对于生产厂家而言营销成本将随之下降。
2硬着头皮生产
此番受到警告的部分公司背后不乏资本的身影。开药集团曾在2016年末被上市公司辅仁药业提出收购,开药集团100%股权的评估值为78.09亿元,增值率为216.42%。
开药集团此次涉及的产品是碘解磷定注射液,属于“无法正常供应类药品”,原因在于“成本增高”。在辅仁药业相关人士看来,此事对于开药集团的业绩应该不会产生影响。
另一个受到警告的金耀药业曾出现在天药股份的收购方案中,后者计划购买金耀药业62%股权,估值约11.59亿元。就相关事宜,记者联系天药股份,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事实上,小品种药品的生产成本与市场需求,把很多药企放在了利益的天平上不断摇摆。
某上市药企人士对记者表示,小品种的原料价格上涨的周期相对模糊很难预测。药品在中标后,如果出现原料难以采购或原料成本成倍上升的局面,定价仍依照当时中标的价格,企业就会面临此品种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甚至亏损的境况。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需要保障病人的需求。不过由于量小,很多小品种自身盈利情况不佳,上述上市药企人士也表示,很多企业“硬着头皮生产”。“很多真的特别便宜,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利润怎么生产呢?”
因此,上述药企人士认为,在孤儿药以及短缺的小品种药品上,国家的定点生产或是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式,在保障供应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企业利润和产品质量。史立臣则认为,在定点生产的基础上,还需要定量采购,在药品定量生产完成后,需要确保医院的采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