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诊断您的企业是否在倒闭的边缘|201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15创业成功率只有5%,您的企业是那95%吗?
不幸的企业的不幸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例举倒闭样板企业,如果您的企业和它有类似之处,一定要警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否则就准备好承担后果。

一、商业模式不赚钱
典型案例一:我爱洗车
李东晋—北大法律系毕业,曾拿过昌平区创业大赛冠军,2013年底,他创立了我爱洗车的前身-“捷洁洗车”。
2014年底,李东晋凭借精心准备的融资计划书,异常顺利的拿到500万元人民币融资。
2015年,我爱洗车公司成立了,然而洗车工人大面积空缺。
5月底有企业出资千万欲收购“我爱洗车”,李东晋拒绝了。
至6月中旬,这个洗车队已经烧掉400万元。
7月洗车队所剩资金仅够支付下个月员工的工资。
10月大多数员工离职。
11月CEO跑路。
我爱洗车账本:7块钱洗一次车,还送一瓶玻璃水。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效益最好的是7月,洗车总收入14万元,开支200万元,平均每日亏损6.6万元;我爱洗车运营了十个月,洗车总收入为30万元。
一个企业没有赚钱的商业模式,利润无法支撑企业日常开支,就算拥有再好的创业理念,最终都难逃破产的厄运。 

二、合伙人之间矛盾
典型案例一:24券
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本地服务团购平台之一的24券,员工一度达到4500人,然而现在这个团购老大的网址已经无法打开。
导致公司破产的是管理团队和资方的内讧,创始人杜一楠和投资方曾经公开相互指责对方。创始人欲扩大24券的经营规模,而投资人却无法完全信任创始人,最终没有谈拢,创始人与投资方的矛盾激化,24券在一段“休眠”后无奈停运,正式关闭。
典型案例二:泡面吧
泡面吧本是2012年底创始人俞昊然在美国大学宿舍为百度执行程序设计大赛做的一个小项目,不料大受欢迎,于是邀请王冲和严霁玥合伙创业。
俞昊然把泡面吧的融资业务全权交给了王冲负责,给与充分的信任,自己则继续在美国边念书,边提供泡面吧的技术支持。俞昊然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当公司的老大,也与王冲有过口头协议约定自己的股权占比最多,但现实王冲已经成为公司的头号人物。俞昊然办理休学手续回到了北京。在利益的面前,信任显得微不足道,三位创始人最终没有谈拢,在泡面吧即将获得A轮融资的前夜,这家估值达1亿的网站就这样陨落了。

三、盲目进入不熟悉的行业
典型案例:微微拼车。
 微微拼车创始人王永是个传统企业家,二十几年来都在设计领域,精于传播,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合作资源。
二十年的成功经验,使他认为有资本、有想法,加上成功经营企业的经验,任何市场都可能征服。 
在各种拼车软件风靡全国的时候,王永组织力量发展拼车app。在微微拼车最受资本追捧的日子里,他拒绝一家A股公司10亿人民币的收购请求。但很快故事发生了致命的转折,滴滴顺风车来了,滴滴一下就吓跑了投资人。为了维持微微拼车的正常运营,他个人还拿出了2000多万元到公司,但是最后还是沦为了滴滴的炮灰。
事后王永反思——微微拼车致命的一击就是对市场的判断错误,自以为滴滴在短期内不会做拼车业务,忽略了行业的发展和对手的战略,错过了中信资本的10亿元人民币。
微微拼车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创始人不懂互联网的核心。
微微拼车由最高估值十亿元的互联网拼车app到倒闭只用了三个月,


四、盲目扩张
典型案例:亿唐网
1999年亿唐网的创始人唐海松在上海创立了亿唐公司。因创始人的广泛人脉,亿唐网有一半的员工来自哈佛、芝加哥、匹兹堡、麻省、普林斯顿、复旦、清华等名牌院校,拥有在麦肯锡、普华永道、博雅等全球著名公司的工作经历。在鼎盛时期,其拥有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拥有的资源,助推了其雄心的膨胀,网站内容贪大求全,毫无特色,除了邮箱等少数服务外,没有一个真正拿得出手的。其业务定位极为宽泛,从网站到手表,从生活用品到模特公司,甚至参加电视剧的拍摄,没有一个核心业务。从1999年到2005年,亿唐的定位一直处于挣扎之中,最后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连域名都沦为被拍卖的下场。
亿唐网要钱有钱、要人才有人才,最终因为定位不清晰而破产。
曲型案例二:佛山一百集团
佛山一百集团规模近百亿,是以工业制造为主的集团式企业,业务涵盖有色金属加工、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三大支柱产业,旗下有六家关联公司。
2015年,一百集团对外负债约23亿元,资金链断裂,被裁定破产重整。一百集团相关管理人员表示,资金链断裂的主因与地产投资过亿令银行缩贷有关。
2016年 5月31日,一百集团旗资产首轮网上拍卖以流拍告终。
典型案例三:一丁集团
2000年成立的一丁集团,从一个20平米的小店做起,一跃成为资产超过10亿元,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集团公司。
一丁集团于2015年7月份发公告诉说自己的雄心壮志,2016年起三年内O2O年收入至少达到100亿人民币。
然而仅仅4个月,董事长失联,一丁集团从上亿资产到归零主因还是疯狂扩张惹的祸。

五、组织架构不健全
典型案例:武汉巴适餐厅
2007年成立的武汉巴适餐厅曾经是武汉天地人气最旺的餐饮店,当时不少武汉的吃货们为了在巴适吃顿饭,排号都要等上2-3小时。
人气是公司加速扩张充分的理由,但人气不是公司扩张的唯一理由,公司扩张带来了强大的资金压力、管理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环境也在变化、竞争者增多。巴适餐厅缺乏标准化管理,分店越多,在菜品口味质量、服务管理水平上的短板越突出。
2011年末,媒体曝光巴适回收吃剩的辣椒、消毒柜只是成列品、厨师赤手切菜配菜、上菜前学徒“尝鲜”等,揭露了巴适糟糕的卫生状况。
随后两年巴适的口碑和人气逐渐下滑,最后落得全盘关店停业,老板欠债600万元跑路的结局。
巴适餐厅从单店起家,后扩张到11家分店,然而从人气餐厅到穷途末路,巴适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

六、与趋势为敌
典型案例:柯达公司
柯达公司曾经创造全球传统胶卷市场神话,拥有131年历史,辉煌时期层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胶卷市场,拥有员工8.6万人。
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
柯达1975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数码相机,全球数码相机的首创者。但公司墨守陈规,最终被数码相机打败!
典型案例二:生鲜O2O企业Webvan
1996年成立于美国的生鲜O2O企业Webvan,在尚未看到一个用户,花4000万美元建造一个仓库。这个仓库即使用现在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高大上的,里面甚至还有机器人,Webvan希望最终可以用机器人代替所有人工的分拣,实现全自动配送。
但,Webvan没有足够的用户和订单数,公司从未达到盈亏平衡。
Webvan从1999年6月接到的第一个订单,到2001年7月的最后一个订单,没接一个订单就要亏损大概130美元,一共亏掉12亿美元。

七、任人唯亲
典型案例一:王安电脑公司
王安电脑公司1951年创办,鼎盛时期公司每年营业额层高达30亿美元,员工达3万人,王安本人也曾名列美国第五大富豪。
1986年,王安指定其长子王烈为公司的继承人,导致王安麾下的大批人才流失。王烈出任总裁后仅一年多,就亏损了4.24亿美元,三年内公司股票下跌90%。
1990年,王安电脑宣布破产,王安电脑连同它的创始人一起从此销声匿迹。
典型案例二:海鑫钢铁
山西海鑫钢铁,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是全国民企50强之一。
2003年海鑫钢铁董事长在办公室被枪杀,儿子李兆会仓促接班,公司也走向破产的转折点。
李兆会一开始拒绝接班,在母亲和爷爷安排下走马上任。第一年还是钢铁成为当年中国民企中的“第一纳税大户”。随后公司内部内斗不断,李兆会开始活跃于资本市场,沉迷在炒股当中,对公司事务不闻不问。后来干脆将公司掌控权交给已在上海结婚生子的妹妹李兆霞,李兆霞也只有在公司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才会露面。
11年时间,海鑫钢铁每况愈下,但在钢铁圈外的李兆会却“玩”的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2014年11月,海鑫钢铁申请破产重整,2015年宣布破产,这家曾经拥有数百亿资产的企业轰然倒塌。
 
八、产品或服务虚假
典型案例一:三鹿集团
在中国乳品界创造了很多第一的乳业巨头——三鹿集团,曾经品牌价值近150亿元,在一夜之间走向破产,遭人唾弃。
直接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对企业声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在社会舆论和强大的市场冲击下,终于资不抵债而被迫宣布破产。
典型案例二: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
我国最早由政府批准、监管的专业有色金属现货交易所,全球最具规模的稀有金属现货投资及贸易平台。
2015年这家号称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经数年疯狂的围猎资本游戏,最终使22万投资者的430亿元资金难以讨回。
假的终久是假的!骗子不可能是君子!
典型案例三:Theranos公司
2015年,Theranos公司估值达到90亿美元,创始人个人净资产高达45亿美元,但在2016年福布斯就将其个人净资产从高达45亿美元降为零。
这个传奇公司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原因就是这家公司产品弄虚作假,实际价值被严重高估,创业神话最终破灭。

九、暴利会蒙蔽双眼和理性
典型案例:雷曼公司
1850年成立的雷曼公司历经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911」袭击和一次收购,一直屹立不倒,曾被喻为有19条命的猫。其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鼎盛时期拥有7000多亿美元的市值。
然后次贷危机爆发了,这家美国第四大投行的股价狂跌不止,连美国政府也放弃救援,百年老店只有被迫接受破产的命运。
上帝让它灭亡,必先让它疯狂!

服务热线:13692105196
本站由庹明生博士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