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解读
1高大上的“临床路径”你必须要懂
“临床路径”这个高大上的词,有些人熟悉,有些人似懂非懂。据2016年医米调查显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不了解临床路径”的比例高达到35%,三甲医院医生仅11%;此外,我国乡镇农村医生选择“不了解”的比例最高,达到36%,而其他地区均在15%左右。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基层医生对临床路径的了解比大医院少很多,但因“临床路径”这个事将来有望全面实施,所以大家一定要补补脑。
床路径通俗点说就是指“单病种的标准化治疗方案、程序或流程”。这种管理方法有助于引导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效果,让医生少走弯路,少误诊,获得患者的满意。
就是说患者诊断明确为某种疾病后,就要按照某种标准、流程去给患者进行接下来的诊疗,早在2016年12月8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就曾发布过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公布了1010个临床路径,而今年6月,卫计委又新发布的20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所以,目前我国临床路径的病种已经很丰富了。
2“新版”临床路径直接影响你的收入
临床路径从2009年提出,到至今,仍然是一个争议的话题,可以说推行起来并不顺畅,这些我们就不谈了。
我们看看刚出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对我们医院及医护人员做了什么要求,有什么变化?
一、临床路径文本增加了护理版
为了提高临床路径的实用性,本次《指导原则》提出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或相关专业学会和临床标准组织制定的最新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基本药物目录等对其进行细化完善,形成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本地化临床路径。
同时发现,与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不同,此次版本临床路径文本增加了护理版。使得临床路径文本应当包括医师版、护理版和患者版,各版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可见护理管理在临床中地位逐渐上升,重视度不断提高,护士朋友们的价值也将逐步被体现。
二、临床路径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指标
据《指导原则》规定,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医疗机构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
并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的医疗机构,要进行通报批评,督促改进。
三、临床路径绩效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第三十二条规定,临床路径管理评价将纳入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中,与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这也意味着医护人员遵守临床路径进行诊疗拿的奖金将多,不遵守将会少拿或者扣钱。
当然,也不是什么情况都需要临床路径管理,如诊断不明确、有严重合并症等情况可以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3临床路径有望推向基层医院
目前临床路径在县级以上医院推行,乡镇、社区医院还未全面推行,但今年年初,国务院制定《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提到要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到就诊有效处理的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
且分级诊疗就是一个强基层的过程,政策倒逼很多常见病患者会留在基层就诊,而乡镇卫生院的诊疗设备这几年也齐全了,随着人员的不断贮备,未来几年中临床路径很可能推向基层。
按照一定标准化、程序化进行诊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提高诊疗效率。但临床路径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也会增加医生负担,让医生需要时刻用指南去分析患者病情,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不能凭经验和主观意识去直接下医嘱。
其实临床路径的种种规范都是让我们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在国家大力推行临床路径下,而你所在医院、或者个人还是被动的话,那一定是吃亏,最直接地体现在你的绩效工资上。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